艾滋病不再是超级绝症,但这两种情况让专家直呼痛心 - 热点关注 - 重庆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宣传教育网
返回主站首页RSS订阅 |  
热点关注
艾滋病不再是超级绝症,但这两种情况让专家直呼痛心

上传时间:2024-06-11 21:17:03文章来源:中国青年网

在防控艾滋病的战线上奋斗了20多年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艾滋病中心主任赵红心,每每想起一些患者年轻的面孔时还会觉得痛心。她总是希望,这么多年、这么多场的宣传活动,能触动那些可能有危险行为的人。
12月1日,在第三十五个“世界艾滋病日”到来之际,由中国青年报社与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共同主办、吉利德科学提供公益支持的“2022青年防艾公益行动”在京正式启动。
今年,3家机构将继续在全国6个重点城市的青年社区深入线下HIV防治宣传教育,并通过由多位各界名人共同号召青年“共抗艾滋、共享健康”的主题海报及科普视频等创新形式,进一步提升青年群体对HIV知识及防艾途径的关注、理解和科学认知。
活动期间,中国青年报社还将推出科普栏目《健康来啦》,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张彤、山西省临汾红丝带学校校长郭小平、青年演员王乾越等嘉宾共话青年防艾,面向广大青年科普艾滋预防知识,增强青年的健康意识,引导青年尊重生命,热爱生活。
中国青年报社相关负责人表示,通过一系列活动,希望能动员青年从身边做起,从自己做起,传播防艾知识,增强青年防艾理念。“我们希望,通过青年防艾公益行动,能够让更多青少年真正从中受益。”
告别误区和侥幸
国家卫健委相关数据显示,截至2021年年底,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14.8万例,在治106.6万例,新报告12.9万例。目前,我国HIV感染呈现“两头翘”的发病趋势,即青年人和老年人发病率高,其中青年人群的比例持续增加,需要全社会格外重视对青年群体的宣教和全方位干预。
赵红心观察到,有两种情况让她感到尤其痛心,一种是以“无所谓”的态度,感染了多种性传播疾病后,仍然不以为然;另一种则是因为“无知”。
“对任何一次不安全的行为都不要带有侥幸心理。”赵红心说。“他看起来很干净啊”“我只跟他有过一次”,诸如此类的描述赵红心听到过太多次。但是,发生高危行为后,应该主动进行艾滋病检测与咨询,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应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,才是救治感染者自身的“良方”。
艾滋病不再是超级绝症
而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
赵红心指出,很多人对艾滋病的认知还停留在“谈艾色变”的阶段,并不知道目前HIV已经有了暴露前预防、暴露后预防和新型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。
如果发生了高危行为怎么办?赵红心介绍,72小时之内有机会进行暴露后的阻断预防,即口服艾滋病阻断药,疗程为28天,在定点医院24时都可以购买得到。
“目前,我国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几乎跟国际是接轨的。”赵红心说,“通过医保的话,可能一个月三四百元就会解决患者很多的问题。”也有一些自费药物,可以满足患者多样化的需求。
从一天吃多次、吃七八片,到现在只吃一片药就好。诸如此类的变化不断在发生。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,我国已有了很大的进步。赵红心觉得,医生“手里有了武器”,诊断治疗起来都更加得心应手。
可防可治
年轻人也不能放纵自己的行为
艾滋病诊疗不断进步,但是一种新的误区产生了。有人觉得,反正这是慢性病可控制,是不是就不需要那么注意自己的行为了。赵红心说,这种想法绝对不可取,“到现在为止,这种疾病还不能治愈,而且需要终身服药”。
治疗手段越来越先进,但是预防始终是最重要的。针对青年学生,有关部门也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艾滋病防控工作,包括建立疫情通报制度、实施高校防控试点、开发网络远程教育课程等防艾举措。
“要终结HIV流行,预防和治疗缺一不可。”吉利德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金方千认为,治疗也是一种预防。该公司曾经快速引入了全国首个获批的用于未感染人群HIV暴露前预防药物。他希望,能与政府、协会、医疗机构、高校等多方合作,用更创新的形式为青年群体提供科普教育和综合的预防措施,呼吁和帮助学生做好自己健康的责任人。
据介绍,“2022青年防艾公益行动”还将通过中国青年报全媒体平台进行传播推广,并依托知乎等媒体平台,用青年人喜欢的形式推广防艾知识,增强青年防艾意识。
  • [字体            ]